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

乳糖不耐怎麼辦

 

乳糖不耐症是指身體無法有效分解乳糖,導致腸胃不適的現象。乳糖是乳製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,通常需要經過小腸內的乳糖酶(lactase)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,再由腸道吸收。然而,部分人體內的乳糖酶活性較低或不足,導致乳糖無法完全被分解,進而產生腸胃不適症狀。

 

乳糖不耐症的症狀

當乳糖未被分解而進入大腸時,腸道內的細菌會發酵產生氣體及短鏈脂肪酸,進而引發以下症狀:

l   腹脹

l   腹痛或絞痛

l   腹瀉

l   噯氣或放屁增加

l   噁心

症狀的嚴重程度因個人體質及乳糖攝取量而異。

 

乳糖不耐症的改善方法

雖然乳糖不耐症無法根治,但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來減少不適並確保營養均衡:

1.調整飲食,選擇低乳糖或無乳糖產品

選擇低乳糖乳製品:市面上有許多「低乳糖牛奶」或「無乳糖牛奶」,這些產品已經預先分解乳糖,較容易被吸收。

發酵乳製品:如優格(含益生菌可幫助乳糖分解)及某些起司(如切達、帕瑪森、瑞士起司),乳糖含量較低,比一般牛奶更容易消化。

2.使用植物奶替代:如杏仁奶、燕麥奶、豆漿等,但要留意是否額外添加鈣質和維生素D,以避免營養不足。

3.少量多次攝取乳製品
部分乳糖不耐者仍可少量攝取乳製品,如在餐點中搭配少量牛奶或乳製品,讓身體逐漸適應,以減少腸胃不適。

 

增加鈣質與維生素D的攝取
由於乳製品是主要的鈣質來源,乳糖不耐者需從其他食物獲取鈣質,如深綠色蔬菜(如羽衣甘藍、小松菜)、堅果、芝麻、豆類或強化鈣的植物奶。此外,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,可透過曬太陽或攝取魚類、蛋黃、維生素D補充劑來補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