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,全年濕度普遍較高,空氣濕度經常超過80%。過度潮濕可能帶來一些健康風險。
潮濕對健康的影響
1. 誘發過敏與呼吸道問題
高濕度有利於塵蟎與黴菌的生長,這些過敏原容易引發鼻炎、氣喘等呼吸道疾病,特別是對於兒童與過敏體質者影響更大。
2. 影響關節與肌肉健康
高濕度可能會加重關節炎與風濕病症狀,導致關節僵硬、疼痛不適,特別是在年長者或已有關節問題的人身上更加明顯。
3. 影響心理健康
長期處於潮濕悶熱的環境可能影響情緒,讓人感到煩躁、疲勞,甚至影響睡眠品質。
如何降低住家濕度?
1. 使用除濕機
除濕機是控制室內濕度最有效的方法,可根據空間大小與濕度情況選擇適合的機型,保持室內濕度在50%~60%之間最為理想。
正確使用除濕機的方法:
放置於空氣流通良好的地方,避免靠牆或家具太近,以確保除濕效果。定期清潔水箱與濾網,避免細菌滋生或影響機器效能。
2. 保持空氣流通
開窗通風能幫助室內濕氣排出,特別是在晴天時,可以開窗搭配電風扇或換氣扇加強空氣流動。
3. 吸濕材料與天然除濕方式
使用吸濕盒、除濕包(如竹炭、矽膠乾燥劑)放置於衣櫃、鞋櫃、廚房等易潮濕處。
4. 避免室內晾衣
室內晾衣會增加空氣中的濕氣,建議將衣物晾曬於戶外或使用烘衣機。